锁阳城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亦称"瓜州古城"、"苦峪城",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1987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锁阳城按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城,外城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遗迹。
两千多年前,这里绿洲茵茵,繁华喧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两千多年后,这里戈壁荒凉,残垣断壁,斑斑史迹,尽显苍凉。
这里就是居于阡陌纵横的古绿洲中心,雄踞于肃州与沙洲之间,北通伊吾、北庭等军事重镇的锁阳城。在这座古城中,完好保存着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的典型范本。
▲锁阳城全景
穿越两千年风雨岁月,站在历史遗址上,放眼四顾,目光所及,是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极旱荒漠,故城残缺的夯土高墙,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其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
▲被岁月吞噬的土塔
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在古城显现出了一种自然之美、雄浑之美、残缺之美、悲壮之美。四季轮回,岁月更替,锁阳城留存下了瓜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黄沙披尽,一朵朵迎风摇曳的风铃草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
一、内城与外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漫步锁阳城中,抬头是一抹白云蓝天,低头是时断时续的断壁残垣。望着这座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古城,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苍凉,还是悲壮?
“这是外城,那是内城……”
▲遗留至今的古城墙
锁阳城墙垣尚存,分为内外二城。外城呈不规则长方形,较为残破,从北、西、东三面包围内城。北垣长1340米,东垣631米,西垣1103米,总面积81万平方米。内城保存较好,南北宽487米,东西通长565米,又可分为东、西二城。东城较小,系衙署驻地;西城较大,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集中分布之所。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但墙基仍厚达7.5米,顶宽4.6米,墙顶上可容得下两匹马并排驰骋。墙垣残高仍达10米许,威势不减当年。四面城垣皆筑马面(墙垣上加设的墩台),计有24座。马面是我国古代城池建筑中的一种创造,它不仅可起到支撑墙段的作用,使墙体更为坚实稳固,更重要的是凭借此可从正面、侧面几个不同的方向上迎击攻城敌军,大大增强城垣的抵御、防守能力。内城四角保存有较完整的角墩,西北角墩特别高大,至今仍高约18米,成为锁阳城最显著的标志。内城开设城门四座,门前皆置有瓮城(护卫城门的小城)。
▲锁阳城的标志性建筑物——角墩
角墩是锁阳城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物,残高约18米,下面是用夯土、上面是用土坯垒砌而成的。角墩是古代军事上站岗放哨的报警系统,“白天燃烟为烽,夜间点火为燧”,一旦发现敌情,士兵即可以通过烽火来传递信息。
这座烽火台之所以能屹立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它在东西走向开有一个门洞。据说这个门洞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风荷载。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常年盛行东西风,风沙特别大,留有这样一个门洞就可以减少角墩对风的阻力,所以这个角墩至今保存比较完好。二是为站岗放哨的士兵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锁阳城西北方向外城西北角分布有两座堡子遗址,两座堡子遗址间距约80米,建筑平面呈方形,夯土版筑,从夯土层的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其与锁阳城为同期建筑。
▲遗留至今的古城墙
锁阳城地处一大片废弃的古绿洲上,这片古绿洲沿疏勒河洪积冲积扇西部边缘延伸,西起锁阳城以西约10公里的踏实农场,向东北作半弧状伸展,经马行井城、锁阳城、南岔大坑古城、转台庄子、破城、半个城、旱湖脑城、肖家地古城等,延至腰站井,长约80公里,宽5~8公里,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古绿洲地貌景观以成片的风蚀古耕地为主,废弃的农田、阡陌历历在目,并还保存着完整的古代农田灌溉网系,干涸的渠道、堤堰遗迹随处可见,大河母(干渠)、子渠、斗渠,各级渠道纵横交织,排布有序,密如蛛网。锁阳城东南8~10公里许,还分别残存长约1500米和400米的古拦水坝址各一道。这是我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水平和成就的实物标本,弥足珍贵。古绿洲上还遗留多处古代房屋基址,房址多用土坯砌成,地面暴露灰陶片、残石磨、碎砖块、麻鞋、锅垫圈、黄羊套、开元通宝钱币等物。锁阳城一带是历史上绿洲发生沙漠化的典型地区之一。
“三宝”传奇,锁阳城有三宝!
其一就是“锁阳”
锁阳城内盛产锁阳,因此瓜州也成为了中国知名的“锁阳之乡”。锁阳是西北特有的一种野生寄生植物,多生长于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地带。
初唐时,大唐天子李世民命太子李治率名将薛仁贵进兵西域,兵临苦峪城下,一举打败西域联军。正在举行克城庆贺之际,不料被赶来救援的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团团围困。突围无望,粮草尽绝。当时寒冬腊月,许多士兵饥寒交迫,死于非命,大军几乎没有了战斗力。谁知救星从天而降,命不该绝。一名饿倒在地的士兵发现有一块地方既不积雪,也不封冻,随手挖开,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肥满的块根,食之甜涩相宜,顿觉精神倍增。这个根块正是锁阳。
从中医角度来看,《纲目》记载:“锁阳性温、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骨蒸潮热,腿膝萎弱,筋骨无力,肠燥便秘。”《本草从新》中记述,“泄泻及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之。”《得配本草》记述“大便滑,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举,心虚气胀,皆禁用。”由此可以见,锁阳虽能补肾虚,但其性温,能温阳补肾,因此适用于肾阳虚的滋补,锁阳同样以它传奇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相传成吉思汗征战至敦煌附近,突发恶疾,生命垂危。冬至夜,有仙人托梦唯九头神药可以医治,随营将士奋战21个昼夜,终在锁阳城附近采得九头锁阳一根。食后昏睡三日,醒来后病痛全无。成吉思汗认为锁阳实乃天赐神物。从此,民间一直流传“三九三”的锁阳能治百病,镇宅辟邪,能使人逢凶化吉,当地老百姓在婚嫁、寿诞、节庆时以锁阳为贵重礼物相赠。
其二就是“铃铛刺”
在锁阳城的西北方生长着七株珍稀植物“铃铛刺”,会结一种像铃铛一样的果实,刮风时会发出像铃铛一样的响声,非常悦耳,当地人还把它比作“红娘”和“爱情果”。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来为薛仁贵解围的就是他的儿子薛丁山,而敌军苏宝同有一员女将,也就是石包城的城主樊梨花。他们在此处大战,薛丁山被樊梨花挑下马,马脖上的铃铛掉下来,就长出像铃铛一样植物,也就是铃铛刺。后来,他们相爱后,这也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
其三就是“红柳”
红柳也被称为戈壁卫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锁阳城一共有8种红柳(长穗、短穗、细枝、多枝、密花、刚毛、甘肃、短毛),每一种红柳开花的季节颜色都不同,所以从早春到晚秋都可以看到它艳丽的花簇。这些色彩斑斓的红柳,也是锁阳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传奇的故事给锁阳城遗址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久经不衰。历史文化遗址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保护遗迹责无旁贷。今天,通过对古城遗址的合理开发,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历史文化传承注入新血液。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阳,易举,而,精不,固,是什么,甘肃,锁阳,古城,的菜谱做法,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美食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