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李依蔓
编|明萱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黄金周,许多外出的游客购买了不少景区的知名特产,兴致勃勃地拎着大包小包回家馈赠亲友。但他们买到的,很可能是“专坑外地人”的假特产。
据《新京报》报道,山西省平遥古城里售价高达百元的老陈醋,其实不少是成本仅两三元的勾兑醋、掺水醋,不仅口感和营养与真正的陈醋相差甚远,还可能因卫生不达标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过,平遥假陈醋暴露的,只是旅游景区特产乱象中的冰山一角。用502胶水粘成的东北“野山参”,黑提制成的假江南乌梅,土豆粉冒充的“西湖藕粉”,椰树皮熬制的假燕窝……各地旅游景点几乎都有被假特产“抹黑”过的经历。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网友评论称,平遥这么做是在自毁长城,只会让人们以后对山西老陈醋望而却步。知名特产制假售假伤害的,不仅是花大价钱买假货的消费者,更是知名特产多年累积的信誉和当地旅游业的品牌。
哄的就是外地游客
名声在外的山西老陈醋,一直是平遥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称其是当地旅游业的“门脸”一点都不为过。古城里,各种颜色、大小的坛子和罐子被摆在形形色色的醋店内外,几乎每一家都打着“纯手工酿造”“古法酿造”的旗号。
然而,这些特产店里的所谓陈醋大多来自小作坊或醋厂,批发价一斤两元左右,与手工酿造没有丝毫关系。醋商买来这些普通的食醋,兑水后装进看起来高大上的瓶子和盒子里,再在古城租个门脸,起个“杨氏醋坊”“李家醋坊”之类的名字,当地老百姓3元一斤购买的散装醋就摇身一变,成了高级的十年陈醋,卖到了一斤100元左右的天价,身价翻了近50倍。
从业者毫不避讳地表示,这些假陈醋,“哄的就是外地游客”。酿造食醋30多年的王金龙告诉《新京报》,这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不做(赚)你们(游客)的钱,那赚谁的钱。”
据《新京报》报道,平遥古城西门附近一家醋店的老板闫福庆(化名)对外自称“手工醋酿制大师”,但他店里所谓三年或五年陈酿的老陈醋,其实都来自批发价1.5元每斤的醋厂,经他包装后标价3元到8元,而他进货的那家醋厂,醋缸里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死苍蝇。
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透露,平遥当地的陈醋由高粱、大豆、麦麸、大曲等酿造而成,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发酵,原则上一吨原料出醋的量并不多,而一吨高粱就需要1000元左右。因此,纯粮食酿造的食醋成本价就超过1.5元一斤。而闫福庆店里最便宜的醋一斤卖1.5元,已经低于正常的成本价,是用醋酸调配而成的“勾兑醋”。
一位平遥当地村民告诉AI财经社,一些小醋厂为节约成本向村民收购原醋,前两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子里的石板或土地上酿醋。不过,很少有人会在酿醋时清洁地面和工具,粮食堆放在垃圾甚至厕所旁,用铲土的铁锹翻晒是很常见的事,到夏天经常有苍蝇和蚊虫飞扑进粮食堆里,他们也从不去清理。当地人都知道这些醋不干净,自家吃的一小部分都是另行酿造。
这位村民还告诉AI财经社,真正用粮食酿造的原醋香味扑鼻,口感醇厚,上面还漂着点点油花,村民们自己家吃的就是这种醋。但为了多赚钱,他们交给醋厂回收的所谓原醋里,都添加了醋酸、增稠剂和别的添加剂,这些“勾兑醋”味道刺鼻,颜色浑浊,尝起来有股怪味儿。
这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晋中市食药监局与平遥县市场监管局组成调查组,对整个平遥县范围内的食醋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全面检查,多家无证生产及销售的商户被查处,停业整顿。但平遥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古城,却被假陈醋泼上了一盆脏水,再也洗不清了。
为追求高额利润,商家制假售假的现象并不鲜见,而监管难、追责难的著名旅游景区的特产更是假货泛滥的重灾区。
旅游景区假特产泛滥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这句俗话,让许多游客对东北的滋补佳品心向往之。他们认为在原产地购买的特产品质地道、物美价廉,却没有料到,许多旅游景点的商家就是专门利用游客的这种心理,设下了陷阱。
在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名优城五楼,人参、林蛙、鹿鞭、熊胆应有尽有,专供各地商贩批发购买,其中人参最受欢迎。但央视调查发现,从这个混乱不堪的市场流出的所谓东北特产,大多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批发价75元一根的人参被装进标有“野山参”或“移山参”的盒子里,价格就变成了600元。把边角料用胶水粘到残破人参的芦头(根茎部分)做成完好人参的样子,美其名曰“工艺参”,“一般都是卖给外地人的”。芦头越长,说明人参生长的年头越久,越能卖得上价,而且粘参用的胶水根本不是食用胶,而是普通的502胶水。
有的商家把人参中所含的皂甙成分提取后,再冒充正常人参出售,还有人用双氧水清洗来给人参“美白”,在人参里注胶“整形”,给人参里注射金属粉甚至插入铁钉的方式来增加重量。为了让游客相信这些人参是真货,包装盒里都有质检编号和检测证书。
有人在商场里专门提供这种看起来很正规的假检测报告,两三元就能买到一份,而且态度猖狂地告诉央视,“不知道你们当地什么法律,我们这儿没什么管的”。来批发进货的商家对此心知肚明,“可以放心卖,吃不死人”。
在这个市场里,还有人用十几二十元一斤的灵芝边角料打粉,冒充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的灵芝孢子粉,用价格更为便宜的鹿茸血、鹿血和牛血冒充鹿心血,把牛鞭当成鹿鞭卖,用牛蛙油冒充蛤蟆油等。至于那些包装精美的熊胆粉胶囊,连商家自己都不知道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
卖假特产不是东北的“专利”。去年五一小长假前,北京东城工商分局突击检查故宫周边、王府井附近、北京站等游客密集的地区,发现32户商家中,有9户涉嫌售卖假冒的全聚德牌烤鸭。
著名的天津特产十八街麻花也被假货泛滥坑的很惨。AI财经社观察发现,在天津,总有一些大爷或大妈徘徊在大大小小的麻花店附近,遇到外地游客就“热心”地上前帮忙指路,把他们带到店里购买“真正地道的天津麻花”。但许多网友曝光,通过这些托儿买到的麻花不仅有的价格高达每根上百元,而且油汪汪、硬邦邦,根本无法入口。
在许多山清水秀的江南古镇旅游,总能看到拇指大小、乌黑油亮的特产乌梅被放在古色古香的藤筐里或水灵灵的绿叶上,让人食指大动。然而,这种伪装成特产的“乌梅”,其实是商贩在无籽黑提表面抹上食用油制作而成的,许多游客吃了以后腹泻不止。
央视还曾经曝光过,在杭州各大超市和旅游景点售卖的西湖藕粉中,大多数都不是纯藕粉,而是木薯粉、马铃薯粉、山芋粉、荸荠粉等价格低廉的淀粉。纯藕粉与空气接触氧化后颜色微微发红,而甘薯、马铃薯、荸荠、葛根等淀粉都是纯白色或略带黄色,为了看起来更逼真,部分商家还在假藕粉中加入了食用色素。由于藕粉产量低,这种冒牌货在当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到了旅游旺季一天就能卖出三四百盒。
新华社则报道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饭店里或烧烤摊上吃的羊肉串,有不少是鸭肉、鸡肉等杂肉添加羊肉粉、羊肉精制成,色泽、口感与真正的羊肉几乎没什么区别。市场还有专门供做羊肉串的“次羊肉”,价格只有好羊肉的一半。
重庆市食药监局曾在抽检中发现,部分商家生产的元宝蛋糕大肠菌群超标,麻辣牛肉干菌落总数超标,永川绿茶中有农药氰戊菊酯,薯片里有膨松剂,小吃店里的包子被掺了甜蜜素,香辣榨菜丝亚硝酸盐超标,而且生产过程很不卫生。
即使是在制假售假会被重罚的泰国,也有一些不法商贩开设了黑心餐厅,用一种特殊的树胶混合椰子树皮,熬制成看起来很像燕窝的食物,专做中国游客的生意。这种被炒得火热的滋补品正品市场价高达每公斤3万元左右,假货只卖不到一万元。假燕窝成本非常低,餐厅向每位游客收取630多元的餐费,导游就能从中抽取约550元“介绍费”。
此外,还有用硬纸壳增加重量的西安猕猴桃果干,没有任何厂家信息的“三无产品”长白山野生蓝莓干,以假充真的玉石珠宝等,充斥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要想买到靠谱的特产,游客还需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以上就是关于葛粉,煮好,后,变红,是什么,原因,煮,了,文,财,的菜谱做法,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美食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