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吃货,对糕点的喜欢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传统的中华糕点,更是喜欢之极。有种糕点有个霸气的名字——定胜糕,
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寓意,是当时生活在战乱年代的百姓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
还记得,第一次见定胜糕的时候,是表哥要高考了,奶奶买来定胜糕,放在锅里蒸定胜糕,屋里米香糖味弥漫,我就垫着脚尖,扒在与头齐高的灶头,小脸蛋被热气蒸得通红,好奇这粉红色的糕到底是什么味。眼巴巴地等着,深深地咽了一下口水,不停地问奶奶:"什么时候蒸好呀?""什么时候能吃呀?"然后我索性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灶台旁。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可换来的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不容易,热腾腾的粉嫩嫩的糕出锅了,
奶奶先给了表哥一块,说:"吃了定胜糕,高考一定胜。"然后又将一块放在碗里给了我,
说:"囡囡,小心烫啊,吹一吹。"我接过,看着这粉粉的糕,有着丝丝缕缕的香味,顾不得烫,咬了一口,
皮薄馅多,感觉会爆浆,外面的粉皮颗粒比较粗,偏粉,比较松软又有弹性,甜甜的豆沙混杂着糯米的醇香在我的舌尖流淌,好吃,那美妙的口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的。看到表哥开始吃第二块了,我立马将剩下的定胜糕全塞进嘴里,砸吧着嘴,又伸手问奶奶讨,奶奶笑着说:"馋佬欧木,吃慢点呀,小心噎着,给你留着的,又没人来抢你的。"说罢又夹了块定胜糕到我的碗里。我傻呵呵地开心笑着又吃了块,然后撑得午饭都吃不下。
有次去杭州出差的时候,朋友带我去柒园吃饭,点了些特色菜。随后上来了个九宫格,
朋友说这个是柒园的招牌菜,里面的点心很多都是杭州的特色,叫我尝尝,我看到了个粉嫩嫩的倩影,羞怯地都在一侧,于是我就选了这个最抢眼的梅花状的点心,尝了口感觉着味道有些熟悉,便问:"这个叫什么?""定胜糕呀,你们那没有吗?"朋友反问我。我说:"有的啊,不过长得不一样。"朋友笑道:"换了个样子,你就吃不出来是什么了啊?有愧于吃货的名号呀!有白色的五瓣花的定胜糕,
还有树叶形状的呢!"
和以前吃的定胜糕相比,吃起来感觉减了些糖,内馅少了些,有些工业化的感觉,不过吃的是情怀,要求不能太高了。突然很怀念长得像榫头一样的定胜糕了,就和朋友说了。
朋友就带我去河坊街,说那有家蒋顺发,卖的定胜糕就是我说的那个样子的。到了那,我看见一个个盒子叠在那,
里面放着粉嫩嫩的榫头状的定胜糕,立马买了个,
要5元一个,在我印象里的定胜糕还停留在1元的价格。尝了口,还是热乎的定胜糕,松软清香,入口甜糯又即化,里面的豆沙馅还流了出来,
尝上那么一口就知道这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这个时间段顾客不多,看着老板做了会定胜糕,
便和老板唠起嗑来。老板介绍说,这定胜糕是杭州的特产,而取名为定胜糕,也是有来历的。有一种说法在《梦粱录》中被记载。在北宋的时候,杨家将们出征,百姓就自发地准备了吃的喝的为将士们送行。将士们吃了一种糕点后,感觉美味异常,这即可就酒又可果腹,便问这个糕叫什么,百姓们希望杨家将们可以旗开得胜,就说它叫定胜糕。杨家将们听后士气大增,满怀信心出战去了,然后果然大胜。宋朝南迁后,定胜糕也跟着传到了杭州。
还有一种传言,据老一辈的讲,在唐代,官府规定市面上的糕点要计量,一升箩米做十个,约合一两一个,叫做"定升糕"。然后为了讨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将糕点做成梅花、五星等形状的,取名为"鼎盛糕"。到了明朝,战事越来越多,老百姓将"鼎盛糕"给将士们作干粮,就取名为"定胜糕",虽然音调没变,但含义是在不断改变的。
我问老板,这粉红色的是加了可食用色素吗?
老板说:"不是的,这是加了红曲米粉,做糕的关键是温水的分量,水多了,糕粉就太湿了,容易粘成块,水要是少了,这糕粉就成沙了。"我又问"那怎么知道糕粉不干不湿,刚刚好呢?""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糕粉摊在掌心,聚则成团,摇则松散,这样的比例是最好的。"原来糕粉的皮做起来那么麻烦呀。
吃着这传世千年的定胜糕,细如流沙的豆沙馅一直甜到了心里。
编辑:Bett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的菜谱做法,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好吃的家常菜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