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
当年杨慎在御前的一副对联,为今日的饕餮之旅拉开了序幕。
火锅古称“古董羹”,相传是因为将菜肉材料放入锅汤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许是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若是按今人这般三五好友相聚,谈天说地、论古道今,那“咕咚”声可就一点也听不见了。
诚然,我们没有杨慎那等才华,无法吃着火锅唱着歌,写着“滚滚长江东逝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如古代圣贤一般,好好品尝一番千
锅
百味。
火锅起源于何时,早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只知道火锅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从三国时的《魏书》记载来看,曹丕称帝时期,就已经有使用铜鼎涮制猪、牛、羊、鸡等各种肉食了。
到了唐朝,陶制的火锅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进而受到了不少文人雅士的追捧。
那时的陶制火锅又叫做“暖锅”,多以红泥制成,白居易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说的便是这种暖锅。
到了宋朝,文人林洪更是在《山家清供》中花篇幅记载了一次他和朋友吃兔肉火锅的经历:
向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 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
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
最后林洪发现,他按着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很容易地烹制美食,更能让席间气氛热闹欢快。
数年后,他又于友人家中见到这种吃法,感慨之下作诗曰:
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后来便将这兔肉锅起名为“拨霞供”。
要说火锅,最著名的莫过于川渝火锅。
说起川渝火锅的起源,基本有三种说法:重庆江北说、泸州小米滩说、自贡盐场说。
这三种说法哪一个是真,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但大家普遍认可的是:川渝火锅起源于当地做苦力的人们。
那时卖苦力的人想要吃上一些肉食,就只能买一些便宜的牛下水切成小块,在汤底中加入大量的辣椒和花椒以去腥气。
卖家为了能多赚钱,则将铁锅用木条分成九个格子,食客来时各认一格,随卖随烫。
后来到了1932年,重庆商业街中一家“乐天白”开业,标志着重庆第一家麻辣毛肚火锅诞生。
原本的流动摊位有了固定店面,之前只有劳苦人吃的重庆火锅也终于登入了大雅之堂。
时至今日,四川的九宫格、重庆的毛肚锅,哪一个不是冬日里的享受?
川渝火锅最著名的便是“麻辣”二字,特制的红油随着温度上升,在锅里肆意翻滚,裹着锅中的菜肴一遍遍接受洗礼。
等到食客下筷捞起菜肴,那煮熟的菜肴穿着一身鲜亮的红油长衫,二者色彩相得益彰,尚未入口先觉赏心悦目,又有几人能不被勾得食指大动?
再将筷子上的菜肴在油碟里一沾,鲜辣香美的味道比食物更早夺人耳目。
等迫不及待地将美食填入口中,香味在口中四溢,辣感在周身翻腾,到时出上一身薄汗,若是应景,还可以看看窗外雪景,怎一个“巴适”了得?
以上就是关于四川,火锅,特点,是什么,好吃,吗,“,炭黑,火红,的菜谱做法,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美食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