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 端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吃粽子、插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缠五色线等。
其中,关于插艾草,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唐僖宗年间,黄巢的起义军攻打邓州时,黄巢被一位妇人的大义所感动,便承诺这位妇人只要在门前插上艾,便不会有人攻打,消息传开,家家户户都插上艾草,保以平安,并由此沿袭至今。
如今,在门口插上艾草、菖蒲,寓意祛除邪气,保佑平安。
艾草还有药用价值,如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除了这些价值,艾草还有5种用途,用好了能防病!
预防疾病
艾草有驱疫、避邪、防病作用,是古人重视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这里的邪气是指侵害人体的病理之气。因此,插艾“避邪”,包含的是预防疾病的寓意。
端午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此时,自然界阴阳交替,随着万物的萌发,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也活跃起来,多种传染病开始流行。而此时人体不能即刻适应变化的气候状况,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所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可避免和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这样生活中的经验逐渐成了传统,并约定成俗。就同现在集中进行的季节性防疫一样,古人巧妙地利用端午这个节日,把预防疾病的科学措施与节日的社会学意义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节日的庆典中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卫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端午就是一次季节性疾病的群体预防日。
从植物生长状况看,端午时节正是艾草花未开、叶茂盛、有效成分最高的时段,采艾、挂艾就更显有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现代研究也发现艾叶挥发油对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及带状疱疹病毒具有抑杀作用,艾熏30 min可杀灭絮状表皮癣菌,40 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60 min可杀灭新型隐球菌。
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艾草中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氨基酸、粗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锌、钾、锰、铜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保健蔬菜,新鲜的艾叶可以用来制作各种美食、点心、食品配料以及艾草茶,包括艾糍粑、木薯艾糍粑、艾草饼、艾草面或直接做成各式菜肴。
自唐朝开始,《食疗本草》便有将艾草食用的记载:“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农历三月三是食艾最佳的采摘期,清明节前后,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艾叶做成食物。如客家人食艾糍,赣州则爱做艾米果。广东的客家人用艾草的根煲汤,以祛寒暖胃。而艾叶中天然孕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尤其适合女性服用。安徽的部分地区,产妇有食用艾叶煮鸡蛋的习俗,孕期或坐月子期间食用以暖宫、理气血、调养身体。
食疗方如:
艾叶母鸡汤:艾叶15g,黄芪30g。母鸡1只,调料适量。将母鸡洗净,切块。诸药布包与母鸡同入汤锅中炖至鸡肉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葱、姜调服。经期服用,连续1~2剂。可温中益气摄血,适用于中气不足之经来量多,面白心悸,肢体乏力等。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以叶人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现代临床医学发现,艾灸对多种疾病,包括血脂异常、腹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失眠以及妇科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日用化学用品应用价值
艾草可制成艾草枕头、艾草被、艾绒被等。
艾草枕头中的蒿杆颗粒含有挥发性酯类、黄酮类等物质,有抑制细菌生长、平喘、防过敏等作用。艾草精油能使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下调,而且精油浓度越高,其黑色素下降越多,艾草精油也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应用到护肤品中。
文化价值
古时巫医不分,巫师往往包含祀官和医官双重身份。《五十二病方》中有取粗麻的碎末裹在干燥的艾叶里,在颓疝患者的头顶正中部灸治,要把皮肤烧溃烂为止的记载,这种灸法便可视为巫医结合的产物。巫师用“天火”驱赶邪气,用艾草占卜。殷商以前,艾草常作为占卜工具,预测凶吉。
欢迎关注小海星,小海星每日会发布健康小知识哦
以上就是关于艾蒿,什么,用,端午节,的,艾草,有,端午节,又称,的菜谱做法,更多美味食材做法请查看好吃的家常菜怎么做。